园林工程
半岛列入中国大运河遗产点的园林有哪些?运河百问57
半岛悠悠运河,碧波依旧;千年文脉,延绵不休。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运河历史、感知运河文化,我苏网、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官网推出《运河百问》专栏,邀请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角度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细致梳理,用一个个有趣的知识点带领网友穿行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步入一条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线上运河文化长廊。
瘦西湖是以河道列入的,尽管河道两侧5米为遗产区,但瘦西湖公园范围内都列入了遗产缓冲区。瘦西湖古称砲山河、保障河、保障湖半岛,是从清代扬州城北垣绵延至北郊蜀冈的狭长水体。瘦西湖水源于城西诸山,水道沿用历代扬州城护城河,并经人工疏浚、凿通半岛,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一条连贯的细长又富曲折变化的线形水体。盐商及盐务官员即利用土阜及湖水间的隙地,建造背“山”面水的园林。这些园林从城北延至蜀冈下半岛,沿水体密集排布,形成连贯的园林集群景观。瘦西湖景观独特的“卷轴画”式景观形态、沿湖密布并面湖开放的园林集群等文化景观要素半岛、高超的景观设计技艺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既是中国传统农耕社会晚期出现的商业文明的独特见证,又与这一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所引发的社会文化发展高峰具有最直接的关联,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杰出范例。瘦西湖名称的来历,是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的特点是湖面瘦长,蜿蜒曲折,“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
个园是大运河遗产点中唯一一个以整个园林列入的遗产点。个园是清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而成的典型的前宅后园的私家园林。个园,造园之意贴切,缘因主人“竹”,竹叶形似“个”字,故得名。个园整个占地面积达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整体建筑群规模宏大,造园精致,环境清幽。个园是扬州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特点鲜明。扬州园林的特点在个园中均有充分的体现。园内巧妙地运用石笋、太湖石、黄石、宣石造成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相应地配以厅馆楼台,使风格迥异的假山,有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个园有南方园林之秀,又具北方之雄半岛。园内最具特色的是“四季假山”,分别采用笋石、湖石、黄石、宣石等不同石种,以分峰叠石体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四季景色,立意精巧,别具一格,陈丛周先生誉其为“国内孤例”,是我国江南私家园林杰出代表之一。南部住宅组群规整,三轴并列,布局严谨,层层递进,体量宏敞,古拙雄浑,用料考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也反映扬州明清商文化和民居文化。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专稿”,仅供运博会宣传使用,谢绝转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6日开始,位于北京市与河北省交界处的北运河杨洼船闸进入有水系统联合调试,预计6月初完成调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