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景观设半岛计到底是设计什么的?
半岛“景观设计”英文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文也可直译为“景观建筑”;这门专业在国内通常被称为风景园林设计。看到某些回答有歪楼跑题之嫌,我希望用这个回答给出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
这个定义比较简洁,但还算不上明了,简直就是教科书上、期末考试卷上填空题的机械模板。
景观设计就是为了美化区域环境、社会环境、或达到某些美学目的而对户外区域、地标和建筑物进行的设计实践。它涉及对现有环境中社会、生态和土壤条件及过程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设计出可产生良性预期结果的设计或干预措施。
景观设计的专业范围包括常规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场地规划、雨水管理、侵蚀控制、环境恢复、公园设计、视觉资源管理、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提供、以及私人房产和住宅景观总体规划设计等等;而以上所有内容都在不同的设计、计划和管理规模上。
景观与建筑是相关的。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系主任David Leatherbarrow所言,它们都是“地形艺术”,“以持久的尺寸提供了我们生活中平淡无奇的样式”。 但是,景观的“架构”始终有一套与建筑设计非常不同的技能和理解模式。
作为一门专业,景观设计可以说是一门跨学科专业,融合了植物学、园艺、美术、建筑、工业设计、土壤科学、环境心理学、地理、生态学和土木工程等等领域的知识与实践。
因此,景观设计师的活动范围十分广泛:从创建公园、公园大道到校园和公司办公园区的场地规划;或从住宅设计到民用基础设施设计以及大片荒野地区的管理或退化景观的开垦管理(例如矿山或垃圾填埋场)。
在早期,景观设计的价值在大众眼中是“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的主观满足”;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观设计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给城市人群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生活空间。景观设计能够改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协调关系,建立人类与自然和人类与文化之间的生态平衡,改善和提高城市及社区的环境质量,创造出一种融社会形态、文化内涵、历史传承、面向未来的生存空间,使其更人性化、多元化和理想化。
近年来,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理论概念,其中就包括研究人类文明与环境之间的最佳联系,而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则被认为是进行此类实验的理想场所。景观设计师认为,空间不断被改变与改善是一种人文明干预的体现;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然环境永远无法得到完全控制,自然世界具有其永远无法控制或驯服的真实价值和机制。
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或材料有两类:硬景观(hardscape)和软景观(softscape)。如果没有软硬材料的结合,景观设计不会完整,而且必然达不到要求。因此,就像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实现平稳运行一样,景观设计也需要软和硬景观材料的良好搭配半岛,以实现精心构建的设计理念。
如果我们把硬景观和软景观带到minecraft中去理解,其实思路就打开很多了。
硬景观(Hardscape或Hard Landscape)是指景观设计中的重元素,例如石头,岩石或车道:这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
景观结构中较大的硬质材料构成了景观设计的大部分,主要由岩石,石头或砖石等材料组成。 从本质上讲,它们是营造空间感并为房屋提供完整外观的必要条件。 坚硬的景观不仅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理想的外观,而且还可以解决许多基本问题,例如分水和排水,弄清楚室外居住空间和结构。
“硬景观”还可以描述户外家具和其他景观产品。就像组成耐用、持久、永不改变的物理机器的硬件一样,景观的坚硬组成部分(大块硬质材料)构成了景观材料中的主要“骨骼”:岩石、石头、砖石结构。 硬景观是营造空间感、在花园和景观中与外界联系、并与房屋外观紧密联系的基础,是景观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景观(Softscape或Soft Landscape)是景观结构中比较生动的部分,也是景观设计中较轻的元素。景观设计的从业人员用“软景观”一词来描述通过设计改善景观的植物性材料,范围包括生态序列的每一层:水生植物、半水生植物、田间植物(包括草和草本植物)、灌木和树木。
硬景观如何与软景观搭配与呼应呢?举个例子,在花园区域建造池塘所需的材料算作“硬景观”的部分;而池塘本身则是“软景观”的一部分。举个更简单的例子,花箱算作硬景观,而花箱中的植物则必然是软景观。
总而言之,景观设计针对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它基于我们对这个世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我们对它的态度。
思辨非常重要。正是有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思辨,我们才能在不断的纠错中改进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正如景观设计针对具体案例不断调整评价标准,从而逐渐靠近相对最优的选择半岛。
尽管需要科学的思路,但景观设计实践并不能抱有非黑即白的态度。因为即便严谨如景观设计和建筑,并非没一点都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范式。因此,设计实践基于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选择,矛盾恰恰揭示出问题的复杂性,但应该没有不可解的悖论半岛。
优秀的设计就是能更全面地考虑,并给出合适的对策。不同的设计作品,风格必然不同,但是所有的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共同建设更完整更有价值的人与世界的关系。
首先,景观,园林,地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景观建筑等等学科名称之争长达几十年后,终于在今年算是定下来了。风景园林做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正式翻译,上升为一级学科,与规划,建筑,一样是人类构筑生存环境的学科之一。在国外,早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状态。但在中国,仍然比较混乱半岛。
定义了风景园林(lz所指景观)后,就基本可以明确其学科定位了。相对于建筑,规划。风景园林更关注营造适合人类生活的室外空间。这包括了广场,墓园,旅游区,公园,河道,公路等等公共绿地。
但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风景园林专业又不是独立的,比如同济著名建筑家冯纪忠先生最出名的设计是方塔园。风景园林设计师常常更规划师建筑师共事,,职能也很混杂。像我们办公室里几个北林学园林的都是跟规划的项目,北大学景观的基本也都做规划了。
农林院校一直重视植物,工科学校偏建筑。艺术学校就偏造型一些。还有非主流的北大偏地理。。
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开的那届年会,我们单位承办,我跑去做会务,听到陈晓丽教授出席讲话,谈到注册风景园林师的事,说难度很大但在推进,然后还小怨念的说:不要再谈园林还是景观的说法了,就叫风景园林了。
这是我以前一个河道滨水景观规划的说明书目录,殚精竭虑,历时一年半,十几次汇报,最后专家组评审通过。同济院和土人公司的专家很给面子,但是现在回头看还是一堆遗憾半岛。
这个项目因为是个专项规划阶段的,它产生的作用,并不是它真正建成会怎样,而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景观反馈到了总规,协调到了其它几个专项规划,并且说服市长保住了几块滨河大绿地没有出让给开发商,并且抗住了地方乡镇要占用文保用地,让规划中确定下来的绿地真正得到控制。
突然发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名字好长,以后万一有注册了怎么叫?建筑叫“注建”,规划叫“注规”,我们叫啥?注风?注园?真难听啊。
原文链接:HArt课堂笔记第15期: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四个关键词分享人:Meya景观学 当代景观学是建立在建筑学、生态学和当代艺术三个密不可分的集合之上的,所以关于集合的讨论也是结合三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包容和形成自己的体系。给大家说一下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关键词,希望能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设计。为什么系统在景观学里面是重要的?一、景观设计的魅力在于它尺度的丰富性,它大到区域化的思考和布局,中到城市尺度的绿地、公园、街道公共空间,小到人的尺度还有体验,包括家具、植物、铺装。而且现在景观的的议题很多是从城市的角度出发的,很多都是区域的角度来讨论,这就集牵扯到系统的设计。在绘图,尤其是表达视觉化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与设计相关的重点,挖掘这个所在区域范围内重要的影响因素,展开宏观但有针对性的思考,通过有效的图片表达出来。
二、系统是对自然机制和景观功能性整体的思考,这种研究和思考方法是基于生态学。景观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在自然机制上的思考是景观设计里很重要的设计工具,比如说涉及到宗地治理,雨水净化,还有微生态的一些建立和修复,以及湿地恢复等等。景观的肌理分两方面,一个是pavement,包括硬质和软质的材料,硬质可能就是一些铺装步道,软质就是草地或者是水面。 第二个是canopy,表达的主要是植物,特别是树,它会围合一些空间变成树影,这是第二层非常重要的部分。
对于performance的理解,从景观学来讲,就是当做完一个设计,你这个设计摆在这,自然和时间怎么来适应这个设计。自然的主体包括自然,水体、植物,人和动物,他们在用空间设计的时候会产生怎么样的流线,他们会怎样使用,他们都是关于occupation circulation phasing等一系列问题,其实当在表达这个performance的时候也是在表达我们做设计的概念或者这个设计怎么使用。表达的景观体验、空间在人的视角体验的部分基本都是通过image表达。